原位測聽有哪些優勢
原位測聽(InSituGram),相信大多數驗配師對這一詞語都不陌生。原位((In Situ)是一個拉丁詞匯,意思是“在自然或者原始的位置”。這里所說的“位置”并不是指用戶的位置,而是指助聽器與用戶耳朵的相對位置,即助聽器戴在耳朵上的位置。在聽力學中,原位測聽是指使用助聽器在用戶的耳朵上進行聽力評估測試,也就是助聽器充當聽力計,用以進行純音聽力測試的方法,有些廠家也把該功能稱之為“內置測聽”。
對于原位測聽這一功能,很多驗配師認為是花拳繡腿的無用功。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對比一下兩者有何差異?它是否能夠直接取代傳統的聽力計測聽呢?
測試內容
1.通常在門店,一臺聽力計可以撐起一片天,驗配師通過一臺基礎型聽力計能夠測出助聽器驗配需要的最基本的三條曲線:氣導(AC)、骨導(BC)、不舒適閾(UCL),這是確定聽力損失性質的關鍵。當然,不排除有市面上有很多功能更加多的聽力計,小編在這里就不介紹了。
而原位測聽由驗配軟件控制,受助聽器頻寬、輸出等各方面的限制,只能測試受試者的氣導閾值,且對于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測試有一定的局限性。
測試方法
2.原位測聽與傳統聽力計測試方法一樣,都是升五降十法,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測試,一般在門店驗配室即可,驗配室通過操作驗配軟件控制助聽器給聲,受試者務必要回避視覺,具體操作根據不同廠家的軟件界面不同而略有差別,以下是驗配軟件原位測聽的界面:
進入測試界面后,點擊待測耳的聽力圖,使用鍵盤上的方向鍵改變聲音的響度和頻率,使用空格鍵給聲,回車鍵記錄結果。受助聽器頻寬的影響,助聽器原位測聽只能測250-6000Hz范圍內的氣導閾值。測試完成后,使用InSituGram進行首次驗配前的方框會默認打勾,表示使用該結果應用于驗配,如不打勾,則使用聽力計測試結果。
結果差異性
3.通常情況下,門店有符合國家標準的隔音室,聽力計都是經過校準的,聽力師也是經過專業培訓的,通過這樣一整套“環境+設備+人”的測通系統,我們驗配師能夠聽力計測出來的聽力結果是比較準確的。
但是:
1)傳統聽力計測聽通常用的是頭罩式耳機;而原位測聽是用戶戴著助聽器測試,助聽器的出聲口距離鼓膜更近,且耳道的開放或封閉程度都與頭罩式耳機不同,二者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
2)助聽器的受話器在電壓電流作用下產生交變磁場,使受話器的振動膜振動,形成聲波振動人耳鼓膜,從而產生聽覺。在這一過程中線圈、磁場、振動膜、耳道大小等因素存在各種偶然會導致相同型號、線路的助聽器在用戶耳道內產生的響度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
3)真耳與耦合腔的差值。助聽器在整個研發過程中所有參數設計都是在2CC耦合腔內測得的,而我們每個人的外耳道結構、形狀、容積都不一樣,不是標準的2CC,經放大的聲音到達鼓膜鼓膜后存在差異,因此,兩種測試結果也必然存在差異。
因此,總結來說,原位測聽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修正上述差異的作用,在小編看來,對于調試助聽器而言,或許原位測聽結果更加精準。